江苏导游词

时间:2025-10-17 18:06:19
江苏导游词

江苏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苏导游词1

朋友,灵山吗?如果你想了解灵山,那你听我给你介吧。六峰山是灵山的一大风景区,它有很多地方可以游玩。如情人洞、龙头洞、一炮台、二炮台等,还可以拜菩萨、观音、佛祖等保佑你一生平平安安。到了晚上,六峰山上就会亮起许多五颜六色的彩灯,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各种颜色错落有致,交相辉映,非常漂亮。山顶上矗立的高高的电视塔。但在山顶上,灵山的秀丽风景尽收眼底,我的家乡美极了。

双鹤公园是灵山二大风景区。公园里有喷泉、假山。假山可好玩了,可以捉迷藏、做游戏,我非常喜欢。如果这时是春天,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桃花,还没上山就可以闻到一股清香的桃花味了,呀!这种香味儿简直令人陶醉,我都有些飘飘然了。

登上半腰山,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朵朵、一束束怒放着的桃花,春风吹来,阵阵花香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真美呀!我们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流连忘返的神情,双鹤公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步行街是灵山的又一独特风景,去灵山一定要到步行街去。超市、商铺林立,商品繁多,品种齐全,什么都可以买到,书籍、衣服、精品应有尽有。步行街的中央有个喷泉,喷泉中有个古董,青铜色的,名字叫司母辛方鼎,也可以叫司母戊鼎,它有两个名字,至于来历,那就要自己到步行街看了。以上就是灵山比较有名的地方,朋友们灵山永远欢迎您!

江苏导游词2

无锡灵山公园因灵山大佛而得名,占地1500亩。它由九龙灌浴、大雄宝殿、灵山大佛和檀宫四个部分组成。

进入灵山公园,隐隐约约就看见一个跟山差不多高的大佛屹立在远处。顺着大佛的方向走去,首先看到的是九龙灌浴。九龙灌浴是指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九龙喷水给他沐浴的情景。

随着佛教的音乐响起,莲花的花瓣缓缓地打开,露出释迦牟尼的头、身体和手足。等他全部露出时,九条水柱立刻从九条龙的嘴里喷射而出,冲在他的身上,把它洗得干干净净。

离开九龙灌浴,继续往前走,便进入了大雄宝殿。里面矗立着四大金刚,分别拿着伞、剑、蛇和琵琶,怒目圆睁,看上去唯物高大。

走出宫殿,灵山大佛就全部映入你的眼帘。足有 150米高,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清它的全貌,显得高大又神圣。

在灵山大佛的右侧,有一个檀宫,是一座通体洁白的宫殿。

顺着大门进去,仿佛进入仙境一般。整个建筑的顶是半圆形的,上面错落有致地排满了形态各异的飞天少女。她们惟妙惟肖、翩翩欲飞,笑容满面地迎接你的到来。四周的墙上挂着16幅巨幅油画,分别讲述着关于佛教的故事。走到尽头,有一面全部用琉璃做成的绘墙。整个檀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我喜欢灵山公园。在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关于佛教的知识。希望你有机会也去细细游赏。

江苏导游词3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面积约14亩。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已的师傅,取名“师子林”,又因园内多怪石,形如狮子,亦名“狮子林”。

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明万历十七年(1589),明性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惟假山依旧。1920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氏原准名筹备开放,但因抗战暴发未能如愿。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江苏导游词4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20万,下辖2县11区。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渐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 ……此处隐藏11003个字……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每当寒冬一过,春风吹拂,苏堤便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

堤上垂柳初绿、桃花盛开之时,绿柳如烟、红桃如雾,红翠间错,灿烂如锦。最动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无限柔情。这时桃红柳绿,景色尤佳,游人漫步在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如梦如幻……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

《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

苏堤上的六座石拱桥,如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湖西诸山,峰峦叠嶂,如水墨山水画,且近景有丁家山岚翠可挹,远景有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御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江苏导游词13

游客们:

沧浪亭位列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虽数易其主,但损坏并修复的多为院内的建筑物,而园内的假山和园外的池水大多维持了旧貌,未经损毁。园内的景色多不加雕饰,以自然为美,山水相宜,表现得法,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假山上植以古木。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长廊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同时又可通过长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自然地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典范。

漏窗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外观各式各样,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就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一般来说,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一些特殊的窗框形状,在沧浪亭内并不是很多,例如扇形、石榴形、秋叶形、桃形,数量单一,分布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者一扇洞门内,采用与廊道上不同的窗框色彩,形成了多重的视觉审美效果。漏窗的窗芯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自然具象形和几何抽象形。自然具象形的图案在沧浪亭内有很多的类型。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有植物花卉的变形,例如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还有一种是对古钱的变形,对圆形方孔钱的变形,放在窗芯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的装饰纹样;还有用一种类似中国结的形状的变形,样式美观大方;还有折扇的变形图案以及棋盘的变形等。虫鱼鸟兽这种自然形体的变形在沧浪亭的窗芯图案中并不多见,有龟背纹和云龙纹等。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望出去往往光影迷离斑驳,使原来的景致得到拓展和延伸。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真正产生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复廊

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游人的视觉空间,丰富了游人的赏景内容,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如此,沧浪亭的这条复廊不仅被视为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同时,也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

江苏导游词14

无锡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因蠡湖而得名。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灭吴之后,携佳人西施于此泛舟,后人为了纪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

公元1920_年,无锡的王禹卿在青祈八景的基础之上,兴建了蠡园。蠡园面积5.2公顷,其中水面2.2公顷。游人游览蠡园可分三个部分。即:其中部的假山区,西部的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的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区。四季亭区是蠡园的主体景区。此亭建于1954年,取自春夏秋冬之意,分别题有溢红、滴翠、醉黄、吟白春亭种植春梅,夏亭种植夹桃竹、秋亭种植桂花、冬亭种植腊梅,四季鲜花不断,馨香远及。

穿过四季亭,便是园子西侧的柳堤,其西南角上有一依湖而建的六角小亭,名唤望湖亭,游人于亭边可一览蠡湖以及石塘诸峰。望湖亭的屋内有十二根楞木,上面精雕了60只色彩斑斓的凤凰,每只凤凰均由一条龙率领,龙凤呈祥,栩栩如生。四季亭北部便是著名的"千步长廊",逶迤曲折,廊长约有300米。其廊壁的漏窗由瓦片砌成,89个花窗之上,图案各不相同,极负江南园林的神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米南宫、明代的书法家—王阳明均在此留有法帖石刻,以供游人欣赏。

蠡园是蠡湖景区中风景最盛的地方,游人游览湖景,无不在此驻足赏景,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好一幅"层波叠影,雪浪烟绿"的图画!

江苏导游词15

虎丘山海拔34.3米,面积0.19平方公里。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千人石、试剑石、剑池等山石为流纹岩。虎丘山往东、北、西三个方向的整个平原地区第四系冲积层之下都分布着侏罗系火山岩。

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千人石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2007又完成了虎丘山灯光亮化二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苏州古城夜景的新亮点。

《江苏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