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叙文

端午节记叙文15篇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记叙文1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记叙文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句诗中的节日,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是一个粽叶飘香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五月节等。但要说大家最熟悉的还是端午节这个名字呢!
要说最能代表端午节的,当然非粽子莫属了。在端午节这天,街上可谓是人来人往,家家户户都出来买粽叶,买糯米,和蜜枣,蜜豆回家自己包粽子。有的人上街买那些美观的粽子。在端午节,没有人不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不吃四五个拳头大的粽子都不配我贪吃鬼的称号。粽子不仅好吃,制作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新鲜的粽叶洗净,剪掉根部,用开水煮几分钟,淘好糯米,控干米,加入蜜豆蜜枣。将粽叶正面朝里。包住糯米用线捆紧,放入锅中煮三几个小时就好了。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个端午节的传说。春秋时期,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被奸臣所害,被迫流放到了湘江流域,。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这首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毁灭,心如刀割,便投汨罗江身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为了,使鱼龙虾蟹不吃屈原的遗体,向江中投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赛龙舟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湖泊的地方也有赛龙舟的习俗,在每年端午节晚上吃完粽子后,都要看赛龙舟,目睹着刺激的时刻。
在端午节还要洗艾叶澡,驱寒祛毒。艾叶草气味芳香,行色可玩,而洗艾叶澡,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除了洗艾叶澡,端午节。还要在门前挂上艾叶,有驱魔法鬼之效。每当这时,我都会在门前来来回回的走。在门中进进出出,享受艾草的迷人香味。
我爱端午节,更爱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记叙文3每当想起第一次包粽子是的情景,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记得那是我六岁那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来到了姥姥家。一进姥姥家门就看见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绿绿的叶子。我好奇的问姥姥:“姥姥,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着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
“我也包!我也包!”
看我那兴奋劲姥姥答应了。
只间姥姥从一个大盆里拿出了两片粽叶,一叠就成了一个圆筒,往里面放上两勺米,几个枣,又来回折了几下,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兴致勃勃地拿了两片粽叶照猫画虎的包起来,左边折一下,右边叠一下,折来折去,终于叠成了一个歪七扭八的圆筒,往里面放上了两勺米,几个枣,把剩余的叶子往圆筒上一铺便系上了草绳。哎?怎么馅露出来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气的小孩子不老实的探出头来,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劲把粽叶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来。这下可怎么办呢?我望着盆里的粽叶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几片叶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来的江米包了起来。现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绿棉衣,胖胖的。
粽子下锅了,妈妈指着锅里的一个最大,最胖的粽子说:“这个粽子最大一定馅最多,一会儿谁都不许跟我抢。”开饭了,妈妈打开那个最大的粽子,剥了一层又一层,边剥边说:“哎?这个粽子是谁包的?怎么只有叶子没有馅呢?”我听了笑着对妈妈说:“这个粽子是我包的,因为老露馅,所以我又给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棕叶。”一家子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的经历,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端午节记叙文4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童养媳,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们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火红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习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 ……此处隐藏4078个字……,然后把糯米放进圆锥形里,接着把多出的粽叶折过来,盖住糯米。看似简单的动作,我做起来可困难啦!糯米总是不听话地从各个方向跑出来,我用了好几片粽叶,才好不容易把糯米裹严实。为了让淘气的小糯米老实点儿,我用棉线把粽子结结实实地缠了好多圈,最后还给它系了一个蝴蝶结。我把亲手包的粽子捧在手心里仔细地欣赏着。呀,它就像一个“大肚子将军”,因为浑身缠了好多线,仿佛被五花大绑似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连平日里一贯严肃的爸爸也笑得合不拢嘴。
开始煮粽子了……还没出锅,幽幽的清香就已经飘满了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捞出一个,沾上白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味道真是绝了!此时,我发现我包的“大肚子将军”没有人眷顾,那么就由我亲自出马来“消灭”它吧!哈,味道同样很棒!
端午节,真有趣!
端午节记叙文12“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广泛流行于汉、壮、布依等民族地区。
据说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曾经有位诗人,名叫屈原。当自己的祖国被占领时,他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楚国人民十分悲痛,用种种方式来追思他,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说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习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传统形状为三角形,也有长方形的。一般根据其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在粽子里撒上白糖,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当属赛龙舟。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赛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蛟虾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遗体。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妈妈用具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听说这叫长命缕,也许戴着便能“长命百岁”吧。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常见了。另外,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家庭中,还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我猜这些东西和辟邪有关。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记叙文13在学习的旅途中,曾有过许多门槛,我一次次摔倒,也一次次被扶起。
还记得刚进小学,我学习时总心不在焉,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在玩的时间去学习,好像一天到晚都扎入了书堆,又好像一天到晚都在玩一样,效率非常低。母亲默不做声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一年端午节,与母亲一起包粽子。我卷好粽叶,舀起一勺糯米,倒入了粽叶中,再包紧,稳稳地扎上绳子,递给母亲。
母亲接过它,用手捏捏,左右摆弄了一番,“你确定扎稳了吗?”妈妈俯下身问我。“那当然!”
我干脆地回答。妈妈说:“你捏捏这,软软的,证明里面是空的。”母亲用剪刀把我包的粽子剪开绳子,摊开粽叶给我看,稀稀散散的糯米分布在粽叶上。
我微微蹙起眉梢,咦,明明倒满了呀!
妈妈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其实你只是把表面给扎紧了,里面这么空,这样的粽子一经水煮,便会散开。包粽子,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底部装满,就不至于做无用功。你学习不也是如此吗?”
我羞愧难当地埋下了头,脑海里一遍遍咀嚼着母亲的话,反省着我曾经那白白浪费的时光,心中不由地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我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找好用功的方向,学习时就认认真真地学,玩乐时就开开心心地玩。
端午节记叙文14今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吃种子。可我今年却过的不一样。
早晨我睁开了眼睛,闻到弟弟在吵闹的声音。走出来一看,他们正在吃种子呢!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个种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中午十二时,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会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虽然我家没有挂艾草。但我过了一个有趣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平时少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习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端午节记叙文15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今天我家的风俗就是传统的北方特点,我妈妈今天给我们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妈妈都在我家包粽子。见姥姥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漏斗形的,然后就把糯米放到了里面,一叠,用细线一裹,就扔进了锅里。我也蠢蠢欲动,想试试怎么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的,卷成一个漏斗形。我把米放进去,可是,我放进去的米一会儿就漏光了。姥姥说:”楠楠啊,你都没有把粽叶卷好就把糯米放了进去,你不漏光谁漏光啊?”我一看妈妈,真的,下面一点都没有缝隙,再一看我的,一个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终于没有了缝隙。我终于自己做了一个粽子,吃起来一定很香!
妈妈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没有了胃口。蒜那么辣,怎么可能一口气吃下去一个蒜呢?姥姥、爸爸、妈妈、姥爷,甚至我那可爱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么香。我尝试性的拿起一个,小心翼翼的剥开,放进嘴里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还有一丝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吃不腻,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伤挂香包,一会儿也给我做了一个。姥姥说:“你必须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顺从的点了点头,说:“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们又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