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计划

实用的安全工作计划模板集合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工作计划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工作计划 篇1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强化全体师生“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根据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及学校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律,建立领导在教师之间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健全班主任与副班主任之间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目标工作,责任书,做到各项到位,责任到位。经常向家长、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要以交通安全、
消防安全和防中毒、防传染病、防盗窃、防爆炸、防侵害、防突发性事故为重点,加强法制教育。自防自救教育与防火防灾教育,食品卫生与健康教育等,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提前消除事故隐患,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要定期分析学校的事故隐患,加强研究,即时处理有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1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各项部门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坚持“一日三讲”制、“一日三查”制,加强学校封闭式管理。加强值班、值日教师的管理。
2、要定期对实验室、仪器室等易然、易爆物品进行全面检查,以及电教室、各班级、办公室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安全管理。
3、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预防交通事故和以外事故的发生(禁止骑自行车,违反规定结果自负),学生放学回家时应在班主任带领下学生排队出大门,以及指定接送地点。
4、加强上课安全,完善其制度。特别是加强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的安全上课意识,不许随意提前上下课,课内不准离开岗位。
5、要加强学值班,值宿工作,强化值班人员们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值班、值宿工作制度,严禁社会闲朵人员随意进入学校、班级。(值班教员保证一天
5次以上巡学校任务,并及时记录出入人员,值宿人员2人,保证晚上下班2小时的轮流巡管理)。
6、后勤人员要加强校园校舍安全检查(电水、暖气、体育设施等),严格把好维修校舍确保校舍维修的质量,全面消除和杜绝学校危房。
安全工作计划 篇2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稳定的大事,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前提。为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学校综合治理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体育局关于新学期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要求,本学期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防控为主”的思想,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增强校园防范意识,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综治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出发,以教育体育局安全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在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法律法规。
二、工作目标及主题
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学生安全,力争实现“零死亡”、“零事故”、“零犯罪”目标,争创区安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安全领导小组:
略
2、责任与分工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成员协助校长、负责全校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总务处负责校园内部各种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校有关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及课余时间学生安全工作;任课教师负责所教年级及所任学科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门卫负责校园安全及校产安全保卫工作。
四、工作措施及目的
本学期,学校的安全工作以巩固和创建安全校园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治安防范为重点,以教育管理为手段,以常规安全工作为措施,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五、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课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各班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如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训练中要突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等演练,演练活动本学期不少于一次。各班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应在安全教育活动记录得到充分显示,并作为班主任完成年度任务、接受安全工作检查考评和“安全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
(二)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建立一支专职或兼职的学校安全及综治工作队伍,动员、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和综治工作。
2、落实定期检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基础上,平时要检查力度,尽力做到安全工作重过程,抓细节,不留工作死角。
3、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实行周安排、月汇报制度(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安全办每月25日前将本月的《安全工作汇报材料》交校长,校长审阅签名后报文体广播局办公室备查。
4、健全资料档案制度。要将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年度计划总结、日常管理检查、月报通报等工作台帐系统整理,及时归类建档,为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讲评、年度考评和保障校园合法权益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预见性、规范性和针对性。
5、完善安全考核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年终工作考核,凡成绩显著或有特殊贡献的教职员工应予表彰奖励;凡因工作中出现安 ……此处隐藏6431个字……实处。
汀溪中心小学
20xx、1
安全工作计划 篇6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规划总纲
一、 规划背景
1、旅游业发展宏观态势
从本世纪50年代崛起的现代旅游业,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前途的行业之一。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1999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002.14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88%。据预测至20xx年,我国的海外游客将占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6%,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接待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的8%。
浙江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以平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宁波是浙江省第二大旅游城市,依托长江三角洲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且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20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XX42.4万人次,创造旅游总收入XX5亿人民币,占GDP的9.71%。在《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到20xx年,宁波市旅游接待人数将增至目前接待人数的3倍左右,旅游总收入实现在1999年基础上“翻三番”的目标。
2、象山县区位交通背景
象山县位于宁波市东南,根据宁波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案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及金甬高速公路的开通,到20xx年前后,象山与宁波市区和其他市县的交通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另外,随着20xx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和同三线沿海大道的全面贯通,从上海、苏南、浙北到宁波市的陆路交通时间将大大缩短,象山作为宁波市四大旅游带中东海海滨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首先受益。
3、.象山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象山县旅游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旅游业发展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程度,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开发形式较为简单,各项旅游产品尚在规划当中,各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二、规划总纲
1、规划依据
1.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xx年、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20xx年6月)
1.2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1998—20xx年发展规划及20xx—20xx年发展纲要》(1998年7月)
1.3宁波市旅游局·远见旅游研究事务所《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xx远景目标纲要》(20xx年9月)
1.4象山县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xx年XX月)
1.5象山县人民政府《象山县域镇体系规划》(1999—20xx征求意见稿,1999年XX月)
1.6象山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规划的性质与年限
本规划是象山县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布局的综合性产业规划。规划从象山县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禀赋入手,结合旅游业宏观、微观多层面的发展态势,系统规划县域内旅游业的发展架构,从时间序列(开发步骤)、空间序列(开发布局)和产品序列(市场开发)三大方面综合统筹,为象山县旅游业的发展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规划年限:20xx年——20xx年,期限15年。
3、规划原则
3.1海洋生态原则
3.2突出特色原则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3.4大旅游原则
3.5文化性原则
3.6市场经济原则
4、规划使命
4.1客观进行象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的专业研判
4.2确立象山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及发展定位
4.3进行象山县旅游市场的框架研究及旅游形象的初步确定
4.4系统进行象山县旅游产品开发方案的制订
4.5进行象山县旅游综合生产力规划
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价及产业空间
的SWOT分析
一、旅游资源评价
1、资源地概述
象山县位于浙江省沿海中段,北纬28°51′——29°39′,东经XX1°34′—XX2°30′,北枕象山港,南控三门湾,东临东海,西接宁海县,陆地面积XX75平方公里,其中岛礁608个,面积1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0余平方公里,人口53万余人。
象山县半岛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面积7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5%,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体植被茂盛,海域宽广,岛礁星列,港湾众多,滩涂广布,水产丰饶。全域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裕。
象山唐神龙二年立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明,民风淳朴。
象山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是全国“渔业大县”,又是中国“建筑之乡”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xx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5万元。市域交通便捷,通讯先进,电力充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优越。
2、旅游资源分类
通过对象山县旅游资源的全面普查,认定全县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观赏、科学及文化价值,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点共300余处,其中自然景观200余处,人文景观59处,人文社会景观共41处,其主要资源景观具体分类列表如下:
3、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3.1象山的旅游资源总体愉悦度较好,尤其是海蚀地貌景观更为突出,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
3.2科学和文化价值一般化。
3.3景点的地域组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除渔山景区离大陆较远外,基本上沿海岸线分布,环游线路设置方便,离散度较低、旅游环境容量较好。
3.4象山县内外交通、通讯设施处于领先地位,食宿、接待、旅游商品尚待进一步提高开发。
3.5滨海地方特色显著。
二、产业空间的SWOT分析
1、自身优势
1.1拥有丰富奇特的海洋旅游资源
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万象图画里”之美誉,是镶嵌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是宁波市唯一拥有山、海、岛、崖、滩、景、物七大特点的滨海游览区。 象山的青山碧海、奇礁怪石、金沙彩石、斑斓崖滩、宏伟柱崖、神奇洞穴,尤其是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堪称我国东南沿海一绝。
1.2旅游开发的投资来源丰富
象山县经济发达,城乡商业繁荣,人民富裕。县域内改革深入,各类流动资金丰富,只要政府积极引导,做好项目开发的各项配套服务和前期工作,有条件就地引入各种来源的社会资金流向旅游开发。
1.3市场与资源优势同时具备
象山及其周边城市人口稠密,工商经济十分繁荣,社区环境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旅游消费意识强。据国家旅游局调查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人口出游率最高的地方之一。象山县域内共有旅游景观300余处,分属6个基本类型,35个品种,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的良好匹配,是旅游业长足发展的难得优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