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7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烈士陵园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烈士陵园观后感1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烈士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陷入了沉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七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遥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七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我想,七十二烈士墓,不仅仅十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逝者已去,悲乎哀哉!
在此清明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宜城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宜城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宜城英烈们:“宜城三杰”、“七君子”、顾雪庄……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
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工作。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我要从自身做起,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烈士陵园观后感2经过了21天的艰苦行军,我们终于成功地抵达了本次行军的目的地——红安。
当我踏上了这片曾被鲜血浸润过的土地,当我站在烈士陵园的入口处时,一股无法言说的庄严肃穆之感充斥了我的心灵。望着那厚重沉稳的黑白理石上苍劲有力的铭刻,心中不禁暗道多少先辈英烈们曾在此留下生命的痕迹。陪伴我们进行的是阴郁冷清的天气,一踏入这安眠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圣地,一阵凄冷的风顺着发迹吹过,呜咽着的风声与阴沉不散的乌云仿佛在向我们倾诉着往昔那段充满血泪的故事,心情也渐渐沉闷起来。跟随着队伍整齐有序地行进,映入眼帘地便是那尊白玉镶刻高达27。11米的巨型纪念碑,碑座庄严稳重,四散开来呈五角星型,两边以17层阶梯为轴对称,左右分别是执枪与锣的雕塑,顺势向上是笔直高大的碑身,两旁在分别象征前俯后继,浴血不屈的两面浮雕,身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红安民谣。“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再现了当年黄麻起义,一呼百应,一拥而上,为了和平与自由、为了党、为了国家不惜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红安精神。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由硕大的巨碑四散开来,那塔状的尖顶有指青空,有如破空而起的一声尖啸,不断冲撞着我的思绪。
接下来我们分别参观了黄麻起义革命战争纪念馆,董必武英烈纪念馆,李先纪念馆,黄麻起义革命纪念馆等四个展馆。
首先,在第一个展馆让我记忆最深刻地便是那幅长达47。8米,高约7米的油画。画中用光影,声相结合的手法用二维画面,再现了当年“暴力夺取黄安城”的一幕,用平版油画构成立体视觉效果,全面地介绍了那硝烟四起,战乱纷杂的时代,无数民众用简陋的武器,用身体,用血泪为代价与守卫城墙的叛贼作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不畏恶势力,不畏强权,流尽最后一滴血泪也要顽强抵抗的精神不得不使我们好好反省自己,感念前日所为,皆因意志力薄弱,畏惧困难,躲避困难所致,而如果我们先辈也是如此,那样我们生活将暗无天日,国家的灭亡也将会降临,面对困难如果只是一味地退让,一味地躲避,那样还有什么希望,成功可言。想想如果当初,没有那些先辈的牺牲与抗争,哪儿来的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而在这样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依旧生活在社会的扭曲与黑暗之中,想到这里便觉得自己的所作自为实在对不起前辈们的付出,遇难便退,非男儿所为,心念此处,便觉惭愧。
还有一处值得一提,便在那些被俘获的英雄前辈,为了党与国家的利益,为了军队与人民的未来,为了不连累他人,毅然保住军家机密,人员名单,大骂叛国贼,用鲜血书写马克斯、列宁主义的真谛,用尊言用肉体贬低与蔑视那些走狗,敌人。虽然他们被敌人残忍地用酷刑所折磨,但他们依旧没有屈服,没有低下他们高傲的头,他们是勇敢顽强的,是伟大的。想想那些逝去的英烈们,不禁联想到自己总为小伤小痛而大喊大叫,受不得一丝委屈,禁不住一点难受,遇到困难便求饶,如果我生活在那个 ……此处隐藏4380个字……功地抵达了本次行军的目的地——红安。
当我踏上了这片曾被鲜血浸润过的土地,当我站在烈士陵园的入口处时,一股无法言说的庄严肃穆之感充斥了我的心灵。望着那厚重沉稳的黑白理石上苍劲有力的铭刻,心中不禁暗道多少先辈英烈们曾在此留下生命的痕迹。陪伴大家进行的是阴郁冷清的天气,一踏入这安眠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圣地,一阵凄冷的风顺着发迹吹过,呜咽着的风声与阴沉不散的乌云仿佛在向大家倾诉着往昔那段充满血泪的故事,心情也渐渐沉闷起来。跟随着队伍整齐有序地行进,映入眼帘地便是那尊白玉镶刻高达27。11米的巨型纪念碑,碑座庄严稳重,四散开来呈五角星型,两边以17层阶梯为轴对称,左右分别是执枪与锣的雕塑,顺势向上是笔直高大的碑身,两旁在分别象征前俯后继,浴血不屈的两面浮雕,身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红安民谣。“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再现了当年黄麻起义,一呼百应,一拥而上,为了和平与自由、为了党、为了国家不惜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红安精神。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由硕大的巨碑四散开来,那塔状的尖顶有指青空,有如破空而起的一声尖啸,不断冲撞着我的思绪。
接下来大家分别参观了黄麻起义革命战争纪念馆,董必武英烈纪念馆,李先纪念馆,黄麻起义革命纪念馆等四个展馆。
首先,在第一个展馆让我记忆最深刻地便是那幅长达47。8米,高约7米的油画。画中用光影,声相结合的手法用二维画面,再现了当年“暴力夺取黄安城”的一幕,用平版油画构成立体视觉效果,全面地介绍了那硝烟四起,战乱纷杂的时代,无数民众用简陋的武器,用身体,用血泪为代价与守卫城墙的叛贼作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不畏恶势力,不畏强权,流尽最后一滴血泪也要顽强抵抗的精神不得不使大家好好反省自己,感念前日所为,皆因意志力薄弱,畏惧困难,躲避困难所致,而如果大家先辈也是如此,那样大家生活将暗无天日,国家的灭亡也将会降临,面对困难如果只是一味地退让,一味地躲避,那样还有什么希望,成功可言。想想如果当初,没有那些先辈的牺牲与抗争,哪儿来的大家现今的美好生活,而在这样和平安定的时代大家依旧生活在社会的扭曲与黑暗之中,想到这里便觉得自己的所作自为实在对不起前辈们的付出,遇难便退,非男儿所为,心念此处,便觉惭愧。
还有一处值得一提,便在那些被俘获的英雄前辈,为了党与国家的利益,为了与人民的未来,为了不连累他人,毅然保住军家机密,人员名单,大骂叛国贼,用鲜写马克斯、列宁主义的真谛,用尊言用肉体贬低与蔑视那些走狗,敌人。虽然他们被敌人残忍地用酷刑所折磨,但他们依旧没有屈服,没有低下他们高傲的头,他们是勇敢顽强的,是伟大的。想想那些逝去的英烈们,不禁联想到自己总为小伤小痛而大喊大叫,受不得一丝委屈,禁不住一点难受,遇到困难便求饶,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火与血的时代,自己说不准便成了叛徒,被敌人一吓便什么都招了,而意志力薄弱则刚好是我的最大缺点,看到了革命前辈的事迹,心中也有了一些感触。
而后,走过了一道上面刻着14000个革命烈士的姓名的黑色的巨碑,便想象出当初多少中国英雄儿女前仆后继地与敌人勇敢周旋,顽强抵抗,才好不容易换来现在安定和平的生活,大家不应该在这美好时代里虚度光阴,生活在黑暗与萎靡之中,而应该把握青春,在这个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定中谱写出美好生命乐章。
走出烈士陵园时,恰是正午,耀眼的阳光倾泻在我的身上,心中的阴郁被一驱而散,我会继续微笑着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然后继续先辈未完成的使命。
烈士陵园观后感7经过了21天的艰苦行军,我们终于成功地抵达了本次行军的目的地——西满。
当我踏上了这片曾被鲜血浸润过的土地,当我站在烈士陵园的入口处时,一股无法言说的庄严肃穆之感充斥了我的心灵。望着那厚重沉稳的黑白理石上苍劲有力的铭刻,心中不禁暗道多少先辈英烈们曾在此留下生命的痕迹。陪伴我们进行的是阴郁冷清的天气,一踏入这安眠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圣地,一阵凄冷的风顺着发迹吹过,呜咽着的风声与阴沉不散的乌云仿佛在向我们倾诉着往昔那段充满血泪的故事,心情也渐渐沉闷起来。跟随着队伍整齐有序地行进,映入眼帘地便是那尊白玉镶刻高达27。11米的巨型纪念碑,碑座庄严稳重,四散开来呈五角星型,两边以17层阶梯为轴对称,左右分别是执枪与锣的雕塑,顺势向上是笔直高大的碑身,两旁在分别象征前俯后继,浴血不屈的两面浮雕,身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西满民谣。“小小西满,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再现了当年黄麻起义,一呼百应,一拥而上,为了和平与自由、为了党、为了国家不惜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西满精神。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由硕大的巨碑四散开来,那塔状的尖顶有指青空,有如破空而起的一声尖啸,不断冲撞着我的思绪。
接下来我们分别参观了黄麻起义革命战争纪念馆,董必武英烈纪念馆,李先纪念馆,黄麻起义革命纪念馆等四个展馆。
首先,在第一个展馆让我记忆最深刻地便是那幅长达47。8米,高约7米的油画。画中用光影,声相结合的手法用二维画面,再现了当年“暴力夺取黄安城”的一幕,用平版油画构成立体视觉效果,全面地介绍了那硝烟四起,战乱纷杂的时代,无数民众用简陋的武器,用身体,用血泪为代价与守卫城墙的叛贼作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不畏恶势力,不畏强权,流尽最后一滴血泪也要顽强抵抗的精神不得不使我们好好反省自己,感念前日所为,皆因意志力薄弱,畏惧困难,躲避困难所致,而如果我们先辈也是如此,那样我们生活将暗无天日,国家的灭亡也将会降临,面对困难如果只是一味地退让,一味地躲避,那样还有什么希望,成功可言。想想如果当初,没有那些先辈的牺牲与抗争,哪儿来的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而在这样和平安定的时代我们依旧生活在社会的扭曲与黑暗之中,想到这里便觉得自己的所作自为实在对不起前辈们的付出,遇难便退,非男儿所为,心念此处,便觉惭愧。
还有一处值得一提,便在那些被俘获的英雄前辈,为了党与国家的利益,为了部队与人民的未来,为了不连累他人,毅然保住军家机密,人员名单,大骂叛国贼,用鲜书写马克斯、列宁主义的真谛,用尊言用肉体贬低与蔑视那些走狗,敌人。虽然他们被敌人残忍地用酷刑所折磨,但他们依旧没有屈服,没有低下他们高傲的头,他们是勇敢顽强的,是伟大的。想想那些逝去的英烈们,不禁联想到自己总为小伤小痛而大喊大叫,受不得一丝委屈,禁不住一点难受,遇到困难便求饶,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火与血的时代,自己说不准便成了叛徒,被敌人一吓便什么都招了,而意志力薄弱则刚好是我的最大缺点,看到了革命前辈的事迹,心中也有了一些感触。
而后,走过了一道上面刻着14000个革命烈士的姓名的黑色的巨碑,便想象出当初多少中国英雄儿女前仆后继地与敌人勇敢周旋,顽强抵抗,才好不容易换来现在安定和平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在这美好时代里虚度光阴,生活在黑暗与萎靡之中,而应该把握青春,在这个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定中谱写出美好生命乐章。
走出烈士陵园时,恰是正午,耀眼的阳光倾泻在我的身上,心中的阴郁被一驱而散,我会继续微笑着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然后继续先辈未完成的使命。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