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书笔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虫记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书笔记1《昆虫记》是出自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深深的震撼着我。我以前对昆虫不感兴趣,认为它们很可怕,很无聊,现在全然不同了。
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在研究昆虫的过程中,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孜孜不倦,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在于探索昆虫,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
由于法布尔对昆虫孜孜不倦的探索,他向我们展示了昆虫界的奇妙世界:就像法布尔写的蝉那样,整个夏天,蝉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终日歌唱,而蚂蚁则忙于储存食物,冬天来了,蝉饥饿难忍,只有跑到他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邻居让他非常难堪。原来蝉有时也很难堪,也怪不得整个夏天都能听到蝉叫呢!
法布尔是一个热爱科学、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人,而我呢,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不敢面对失败,还大哭起来。有时候不如意时,还对家长大呼小叫的。记得有一次,我写一道数学题,我毫不犹豫的去问爸爸,爸爸教了我,给我讲解,我还心不在焉。现在想想我当时还真是不应该啊!
我这几天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作者是:法布尔,法布尔以散文式的文笔,向我们讲了蝉是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各种各样的虫子们翩然登场!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它们带我走进了原始丛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我家门前有个蚁巢,我喜欢用火或水来破坏它们的家,有时用牙签把它们的腿小心翼翼地扯掉,它们只能在地上逃命,而我来杀它们取乐。我还捉大虫子放到蚁巢旁,几蚁发现一了它,召换同伴来杀了它,虽然它庞大,但它几分钟后成了尸骨一堆。今天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道理。
近几天,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法布尔为我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
比如,蝉是一种自食其力的昆虫,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为我们带来高昂的歌声,但人们并不十分喜欢它,因为它的声音太吵。蚂蚁是一种勤劳的昆虫,它有史以来都被人们看作为勤劳和团结的象征,但法布尔却发现,蚂蚁有时却十分贪婪和凶悍,它会将蝉辛辛苦苦觅得的食物洗劫一空。
看完这本书,使我懂得了看问题不能光听别人如何讲,而要自己去观察、思索、实践、探究,从而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观察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要一分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问题。
《昆虫记》不仅让了解了昆虫,改变了过去对有些昆虫不正确的看法,它还教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我物和研究问题。《昆虫记》可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昆虫记读书笔记2我们都非常喜欢萤火虫,因为在漆黑的夜晚能发出蓝色的光,为夜行的人们照亮前进的路。
从萤火虫的外表来看,像一个纯洁、善良的小动物,但是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不得不揭穿它。
事实上,萤火虫是一个非常凶猛的猎手,它是一个非常喜欢吃肉的家伙。在捕食时候会不择手段,通常,萤火虫的捕食对象是蜗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萤火虫如何巧捕它的猎物—蜗牛吧!
你看!萤火虫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大步走向蜗牛,细看蜗牛,它穿了一套硬硬的马甲,但即使他背上自己认为能保护自己的马甲,再把肉肉的身体仅仅缩进马甲内,但还是难以逃脱被萤火虫的谋杀。
你瞧!这些猎手们跃跃欲试,准备发起进攻。它将随身携带的武器“大宝刀”亮出来。(大宝刀其实是萤火虫身上的两片颚,它们分别弯曲着,当合拢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把钩子,一把又尖利又细小,像一根毛发一样的钩子。)萤火虫拿着这把锋利的武器,在蜗牛身上东刺西刺,将蜗牛杀死,它的手段是如此残忍,但是在狩猎时,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好像不是攻击它的猎物。倒像蜗牛和萤火虫亲密的亲吻呢。其实亲吻的时候,就等于萤火虫给蜗牛注入了毒素。
萤火虫的捕食让我想到三十六计里的笑里藏刀,运用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计谋。
从古到今,很多人运用此计成功实现自己的计划。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夺取荆州时,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陆逊巧妙用笑里藏刀之计,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
昆虫记读书笔记3我极爱昆虫记,读过的书里,仅次于红楼吧!
原因说起来也简单:
1、倘有机会重新求学并择业,我断然不会是一个律师,我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如法布尔一般,去跟花草树木、虫蚁鸟兽打交道,这于我来说,轻松得多、惬意得多,恐怕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喜欢的工作了吧。
2、读完卷首语“致儿子汝勒”之后,直至十卷穷尽,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情锥心入骨、纤毫毕现!虽行文未见影踪,但汝勒的影子如荒石园的草木石头,无处不在。彼岸花开成海,此地荒草丛生,夜夜冷月照归路。
3、特别喜欢昆虫记的文笔,字里行间只是在写各种昆虫,但是总不经意地流淌着悲喜,轻淡得几乎没有,其实却时时都在。这般文字,断不是所谓的文人骚客所能为也。读着昆虫记,总有些瞬间会惊觉宇宙何等浩瀚,时光何等苍茫,而人在其间竟不如沧海一粟,不及掩卷已然痴了。
说说版本吧!
目前我所知的国内《昆虫记》十卷全译本有两个版本,一是花城出版社,二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都读过,区别不是太明显,江西出版社的版本有更多图片,据说许多是法文原版插图;而花城出版社的版本在专业性方面稍强一些吧,尤其在昆虫的专业名称方面,说是特地组织了生物专家考证翻译的。
若是要当作给孩子的科普读物,则译林出版社的质量 ……此处隐藏6130个字……时,我甚至能想象昆虫在活动的画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蝉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务,蜘蛛再捕获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这么有趣的事物,我对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细的一面。
昆虫记读书笔记14我原本以为,人是天地之灵长,只有人,才拥有喜怒哀乐的能力,只有人,才拥有表现众生百态的权利。直到,我翻开《昆虫记》的那一刻,我才发现,小如蝼蚁,微如蚜萤,亦有其一姿一态,亦有着我们所谓的“人性”。虽然弱小,但每一只昆虫,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本书,或者说,每一只昆虫自身,就是一本优美的书。这些自然的精灵,在法布尔的笔下,更是在大自然的操控下,用弱小的身躯,灵动而又无奈地跳着生命之舞,优美却又凄美。我看见了隧蜂的舞步,以劳碌与责任为鼓点,以勤劳与善良为节奏,用修长的身躯,轻轻地舞动着,律动成一首歌。四月修巢,五月采蜜,六七育儿,生生不息。更难得的是,这种昆虫有着宽宏大量的性格。无论是从外形、品质、以及其为自然带来的那份甜蜜,都是无与伦比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大自然的宠儿,非你莫属。这种昆虫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足以令每一个了解它的人钦佩与叹服。只是,上帝是公平的,又是残忍的,他安排了另一群强盗,在这些精灵轻盈舞动的时候,悄悄地潜入。它们披着罪恶的外衣,扭动着肮脏的身躯,以隧蜂善良的天性为突破口,在它们家里大吃大嚼一顿,再产下后代,继续欺凌隧蜂的子女。
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法布尔称它为小飞蝇,对于一个罪恶的种族,并不需要一个确切的名字。法布尔说,这是为了生态平衡,而产生的自然界的剥削杀戮。大约完美的东西,总会有嫉妒者与劫掠者,来阻止他走向完美吧,尤其是这些弱小的生命。我也只能这样想。松毛虫的舞步坚定而朴实,谨慎却有些战战兢兢。它们始终坚定着团队意识与首领意识,在复杂的昆虫世界中,遵循着自己的舞步,以连绵不断地连结丝线,缠绕成了属于自己的诗篇。是的,每一群松毛虫行动时,领头的那只便是领袖,它负责着侦查与领导,还要吐丝让后面的松毛虫寻找。这种极强的社会性,法布尔的惊叹,足以说明一切。这是它们的优点,也是它们因弱小而想出的最佳报名措施,但也注定了它们的悲剧。这种甚至有点盲目的社会性,或者说,奴隶性,致使他们除了跟着部队走之外,别无所知。于是,法布尔将它们头尾相连,沿着器皿边缘绕成了一个圈,一个死亡之圈,而食物,就在它们附近几厘米处。它们仍然坚定地跳着舞,跳着一圈圈的死亡之舞,将昆虫世界里的无端盲从,舞成了死亡的诗篇。一队松毛虫,就在食物的附近,完完全全地饿死了。也许又是上帝的一个玩笑,弱小如它们,当然不会有什么戏弄之处,大概只有当具有相同特性却自称灵长的人类也受困于此时,上帝才会呵呵地笑一笑吧。至于其他的各种虐杀、伪装、掠夺、剥削、欺骗等等,都是各种昆虫常用的姿态。也许是为了求偶,也许是为了自卫,也许是为了填饱肚子,也许仅仅是为了活下去,甚至于,它们本身并没有这些想法,只是我的强加与臆想罢了。毕竟,它们太弱小了。可是,我总是觉得隐隐不安。毕竟,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阴暗面,在昆虫世界里的体现。
人类虽然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种族,但,这都是人类社会内的潜在危机。我或许应该庆幸,人类远远比昆虫强大的多,也不必为了生计,为了防卫而无奈受欺,而奔波卖命。弱者,只有被欺凌的权利,虽然很残酷,但这是现实,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这是昆虫们无奈却又不得不接受的自然规则。我也应该庆幸,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人性中,还有那些道德与善良,所以,大多数人类不会像昆虫那样,自相残杀,人类社会不会像昆虫世界那样,残酷无情。我想起一篇文章中的对白:“这人怎么尽跟动物学坏了呢?”“大概是动物都跟人学坏了吧。”有些道理,但昆虫的思想似乎没有那么复杂。我也只能用粗糙的文笔,借助这些昆虫的口吻,涂抹些文字来感叹这些悲哀的小生命:天生玲珑物,爱与天比奇。身披流光甲,背着绮罗翼。苦心营生计,奈何世相欺。恨指天而怒,却叹命不济!
昆虫记读书笔记15这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这是一部创造了奇迹的名著,这是一部科普巨著,这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看了《昆虫记》这部名著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艺术。我才发现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雨过天晴后,蝉是怎样脱壳的;屎壳螂的宝宝们是怎样在妈妈的粪便中生存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的。
第一次读《昆虫记》,我就为之深深吸引了。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活史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很小的时候,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而去污染环境,这些虫子会不会还在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地写出《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与科技宝藏。它行文生动形象,语言生动而不乏准确性,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