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导游词

凤凰古城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凤凰古城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凤凰古城导游词1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恐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61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时,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中举后,新科举人熊先生作画以言志,他画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并题词“此君一出天下暖”令四座皆惊。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腾代远、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政府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袁世凯独裁,被袁世凯逼迫解散内阁,辞去总理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xx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 ……此处隐藏18008个字……面积有1759平方公里。这里冬暖夏凉,光照丰富,四季分明,为旅游佳境当然凤凰的美不仅是因为他的气候原因。
下面我要从三个方面介绍梦回故里,凤凰古城。
1凤凰之景色美
2凤凰之人美
3凤凰之风俗美
首先说的是景色美之一—沱江
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他就是沱江。沱江河水清澈,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的水草,柔柔地,撑一支长篙漫溯。
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细脚伶仃的吊脚楼群,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像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水是轻柔的,那么城就是刚硬如斯的,景色美之二—南方长城。南方长城绝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内,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被称为:苗疆万里墙。他的目的是防苗民起义。南长城的残垣断壁无声的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初墓的荒凉坚守这里时的承诺,仿佛带我们走进一个古老的梦境,那梦中有狼烟,有牛角号,有罗鸣,还有哀怨的思乡长笛......
说过了南,那自然想到了北。景色美之三—坐落于县城北四方里的奇梁洞。。用理科的话来说该洞是标准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莫言神州绝景,七星芦荻逊色”,可谓洞景明珠。洞长6000余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在洞里有个厅,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的吹,整个大厅都回荡着号角声,当年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看了这么多的美景,可有梦回故里的感觉?凤凰的美景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凤凰不仅景色优美,更是个人杰地灵,名贤辈出的地方。凤凰之人美,抗英名将郑国鸿,文学巨匠沈从文,民国总理熊希龄,国画大师黄永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开国元帅贺龙等,凤凰的人们也是善良淳朴的。
当然,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陈家祠堂也是值得一去的。
走了那么多路,你一定累了。到酒吧坐会吧,即使你从不泡吧,也一定会被他们的名字吸引,每个酒吧都有一个浪漫的名称,守望者、根据地、等,酒吧外是成排的酒瓶。只喝酒一定没意思,凤凰的小吃也是赫赫有名的,凤凰虹桥下的老宅的红烧肉粉,芙蓉镇米豆腐,叶子粑等一定让你口水直流。酒足饭饱之后,看着美丽的夜景,逛着夜市,或者篝火狂欢,体会苗族风情。亦或是放2栈河灯,带着你的愿望渐漂渐远,也就能心想事成了。
你的愿望是去凤凰古城么?flow me please。谢谢。
凤凰古城导游词12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习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
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
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