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计划

关于活动计划范文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动计划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计划 篇1指导思想: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人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执教老师:寿妹周英张莉
学生名单:詹詹波宣莹徐霞詹婷骆慧熹
活动时间:20xx年-20xx年第一学期第二周开始,每周周一、四中午。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周次
时间
活动内容
1
9、2—9、9
制定活动小组工作计划
2
9、10—9、16
器乐、声乐、舞蹈《赶海的小姑娘》形体训练
3
9、17—9、23
器乐、声乐、舞蹈《赶海的小姑娘》形体训练
4
9、24—9、30
器乐、声乐、舞蹈《赶海的小姑娘》形体训练
5
10、1—10、7
器乐、声乐、舞蹈《赶海的小姑娘》形体训练
6
10、8—10、14
器乐、声乐、傣族舞、形体训练
7
10、15—1021
器乐、声乐、傣族舞、形体训练
8
10、22—10、28
器乐、声乐、傣族舞、形体训练
9
10、29—11、4
器乐、声乐、傣族舞、形体训练
10
11、5—11、11
器乐、声乐、舞蹈练习
11
11、12—11、18
器乐、声乐、舞蹈练习
12
11、19—11、25
器乐、声乐、舞蹈练习
13
11、26—12、2
器乐、声乐舞蹈练习
14
12、3—12、9
优秀曲目介绍
15
12、10—12、16
器乐、声乐、舞蹈练习
16
1217—12、23
器乐、声乐、舞蹈练习
17
12、24—12、30
复习考试
18
12、31—1、6
活动计划 篇2学习活动:宝宝不怕冷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活泼、有力的情绪,会用欢快、跳跃唱法唱歌。
2. 愉快运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熟悉歌曲内容。
1. 教师做锻炼动作,请幼儿猜。(搓手、跳、跑步等)
2. 在教师语言提示下,幼儿模仿教师动作。
3. 教师与幼儿边说歌词,边做相应动作。
二. 理解歌词内容。
1. 教师范唱,幼儿倾听。
2. 教师用问答方式说上半句,幼儿说下半句。
3. 师幼完整朗读歌词。
三. 学唱歌曲。
1. 教师与幼儿速度较慢完整跟唱。
2.引导幼儿唱时应跳跃些。
四. 根据歌词表现动作。
1. 鼓励幼儿边唱边即兴做动作。
2. 教师注意了解幼儿表演愿望。
3.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磁带边唱边表演。
活动计划 篇3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根据学校这学期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的要求,我作为班主任在这学期进行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让学生关注、反省自己的现实生活,培养感激父母、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的情感,进而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断进娶奉献的精神。
二、活动主题:感恩从心开始感恩从我做起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2、让全班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4、对全体学生全面的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班级“社会感恩文化”,其目的就是不要受传统“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四、活动内容
学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学生全方位的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从而使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顺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辛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 ……此处隐藏1731个字……、模仿、学习等形式中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在混龄体育活动中通过异龄幼儿间的互动构成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活动方式。这种体育活动方式不但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更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不断的尝试中,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混龄体育活动同时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有锻炼、提高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各项要求;二是混龄体育活动更好的挖掘、发挥了幼儿间的优势互补潜能,在身体发展的同时,自然地、愉快地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三是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混龄体育活动使教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机智提出更高要求等;四是它适应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混龄集体,所以培养幼儿在这样的集体中的定位、努力方向及人际交往,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来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呢?在本学期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活动计划。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环境。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老师,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积极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活动空间。
1、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创设自由、开放、环境和氛围,能使幼儿放松的参与活动,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主性,我们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满足幼儿自主性的需要,支持孩子、理解孩子,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主、独立的快乐,萌发自主、主动的意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体育活动需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但不能太强调技能,而应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去玩、去尝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器材,对投放的区域器材要有计划、有目的,不断的吸引孩子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尝试大带小双人跳羊角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幼儿协调性、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
班孩子刚尝试玩跳羊角球时,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别害怕”“你能行”“好棒”帮助他们克服活动中的畏惧心理,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扩大幼儿间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为了让每位幼儿都有按自己需要和愿望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面,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让大班的孩子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戏时,其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增强了。这种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的游戏形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同龄的幼儿玩时有时会互不相让,有冲撞现象,而在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会自发的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摔倒了,哥哥姐姐会主动上前扶起;奔跑中看见弟弟妹妹马上会放慢速度;弟弟妹妹想玩的玩具,大班幼儿会主动的让弟弟妹妹先拿;有危险动作时又会主动保护弟弟妹妹。他们还会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双人一前一后一起跳羊角球;合作抛接。
二、开展混龄户外区域化体育活动模式。
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作为挖掘幼儿各种潜能开发的载体形式,对幼儿实施体能锻炼,实施发展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我国对混龄教育活动的研究我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运动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多元的活动模式,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
在“三浴”户外活动中采用全园开放式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同时根据3—6岁幼儿混龄两个年龄段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水平,因地制宜地创设了跳跃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球类区、综合区。在这些区域中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由选择,彼此联系,产生交互作用的活动。在间断性分时段中,让相应的教师担任某一区域的活动,并准备丰富多彩的材料,混龄幼儿则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自主选择选择区域参加锻炼。为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持久,我们还采取轮换的方式,保证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它区域的活动,以促使幼儿基本动作获得全面发展。在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我强调让幼儿享有四个自由——即自由选择内容、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所谓自由选择内容: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内容进行游戏所谓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场地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场地。比如,选择跳圈、滑滑梯、走平衡木等。所谓自由选择玩法是让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游戏内容自主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各种玩法。如:玩球可以让大龄幼儿带着小的幼儿共同把一个皮球玩出好多的玩法,拍球、夹着皮球跳、两人传球或相互抛球等等。
在这种混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由结伴,共同游戏,让小班的孩子本来胆小的,通过和哥哥姐姐玩了之后,渐渐胆子大了起来,学会和熟悉了许多游戏的内容,大班孩子也在活动中增添了一份责任意识,这种同伴间因共同生活而产生情感传递,大大提高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三、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因为混龄运动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在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的是最多观察、最少指导、最大帮助;同时,发挥各班教师的教育合力至关重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幼儿的危险动作要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如“你真棒!”“你们真是好姐姐(哥哥)”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通过老师的讲评,让幼儿懂得在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做到的情况下可以寻找他人的合作,对多动脑筋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幼儿加以鼓励和表扬。
合作是一种素质,合作会成就一种合力,合作更能使人生取得共赢。幼儿的合作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素质内涵之一。合作是幼儿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是将来的人们必须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质。此次开展“大带小”混龄游戏活动不仅受到了幼儿的喜欢,可让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也让独生子女在活动中扩大了同伴的群体,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长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年龄大的孩子能感受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学到了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并且也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