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时间:2025-09-27 12:09:16
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模板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研报告模板1

柏林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县乡两级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坚持 “菜畜富民”的村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和生猪獭兔饲养,走出了一条调整产业结构的成功之路。通过近3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大棚蔬菜已经成为我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的,近期我们对柏林村蔬菜大棚的现状、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大棚发展现况

西屏乡柏林村位于江油市城西12公里处,距绵阳市不到30公里车程,区域优势明显。盘江新河穿村而过,属盘江二级阶地,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56户,1559口人,基本农田900余亩。地震前有种植大户1户,种植面积200余亩,现有蔬菜大棚10棚,养殖大户3户。2009年,村民耕地亩产值约1000元,而蔬菜亩产值约4800元,约为耕地亩产值的5位。现阶段我村大棚特点是菜棚建筑质量低,防寒能力弱,种植环境差,冬季不易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大棚蔬菜种植经历了近3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村产业开发的重头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取得的成绩让人鼓舞,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传统农耕思想观念较重,村民认识不到位,限制了大棚蔬菜发展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农户对发展大棚的认识不够,种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能将种植大棚当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严重束缚了思想解放。绝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意识淡薄,种植停留在传统的农作物上;还有部分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别人种啥他种啥,别人干啥他干啥,边种植边摸索,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也有一部分农民形成了“以土为本”过分依附土地的思想;还有部分村民存在“小富即安”的现象,易满足于现状,不能把结余投入扩大再生产,无法获得更多更大的结余,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欲望;另外,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害怕失败,怕担风险,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眼光。此外,抱有种地不如打工思想的人很多,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靠种植生活的村民很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大棚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集中反映在:

1、农民缺少蔬菜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蔬菜技术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且缺乏在田间地头的实地指导。

2、农户对引进特优品种力度不够,主要还是以往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等大众化品种,没有依据本村资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

3、一些种植户一遇到蔬菜产品及农药化肥种子市场价格波动,就会迅速减少种植面积,有的甚至放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村里大棚蔬菜发展的良好氛围,不利于大棚蔬菜的稳定协调发展。

4、5.12大地震后,大棚蔬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地震时期蔬菜卖不出去,再加上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蔬菜不能采摘,很多种植户资金积压,大棚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三是销售渠道不畅,受外地蔬菜市场冲击,抑制菜农种植大棚的积极性。

我村的蔬菜种植总体上讲,由于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种植成本大,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太弱,大部分菜农是自种自销。再加上外地蔬菜的调入,影响了大棚种植菜农的销售和种菜的积极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为切实有效解决大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我村大棚产业开发不断向前发展,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形成的解决思路如下:

1、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种植大棚蔬菜是投资低、收益高、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的好项目。同时,也可以采取带出去到我县九岭镇大棚种植成功的示范点实地学习参观,增长见识,让广大农民朋友切身感觉到在身边的真实例子。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要各尽职责,逐门逐户做大棚种植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和引导,让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

2、实施跑动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引导农户自身尽力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大棚菜地基础设施,改善种棚环境条件。如在大棚间建设各种管网和道路,同时,协调水利部门实施打井和防渗滴灌工程。当然这些工程单靠农户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靠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两委班子一定要抓住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契机,积极与县、乡两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上的扶持。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小额贷款的优惠条件,加大投资;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资。农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优势。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产业化必须规模化。因为只有当生产有一定规模来自周边县市的商贩才会源源不断,产品才不愁销路。

所以我村蔬菜生产还应再接再厉,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最终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

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蔬菜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菜农种植户一定要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不断了解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村两委班子要定期组织农户召开村民小组会,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同时,要与县、乡农业部门及时联系,聘请农业技术员到我村进行实地指导,使大棚生产各环节都有可靠的技术保证。

4、积极发展宣传作用,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公司与农户订单销售模式

5、充分发挥好农业局大棚蔬菜建设项目的带头作用,塑造龙头企业,打造蔬菜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形成产业化。

要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牌、打电话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成立配菜公司,打造我村蔬菜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争取将蔬菜打入城市超市和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提高村民的收益。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村村民对发展大棚蔬菜有了新的认识,为我村今后大棚蔬菜发展规模化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

调研报告模板2

一、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概况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并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文化产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动漫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 ……此处隐藏32156个字……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校因受当地协议的制约,校内市场一直受限,未雨绸缪,待与当地村民协议制约放开后,我校校内市场将出现真空的现象,发展潜力巨大。对此,萌发了一个新的概念——校内创业。因而,针对“校内创业”这一新兴的概念,结合我校及周边的实际情况。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相关访问。从广大同学对“校内创业”的看法,对不同“校内创业”形式的认同,对校方所能提供帮助等方面开展深入的调研。

一、调查时间

xx4年3月19日至3月20日

二、调查地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

三、调查对象

创业学生调查目的

四、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对校内创业看法和建议,对大学生校内实体店创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五、调查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了学校如何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强化学校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鼓励和发展校内创业,在实现学校增收的同

时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既做到服务于有需求的学生,又能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又符合学校培养大学精英人才的目标,实现多赢局面。

对于“无锡商院在校大学生校内实体店创业”的调查,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调查环境,有广大同学们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使在调查对象有合理的选择,调查方法上有了很好的指导,让调查的过程更加的顺畅,调查的结果及建议具有更好的实际参照作用。

(一)在创业打算方面,我提出以下问题

是否接受校内创业的想法:60.6%的人选择了接受,18.2%的人选择了若有平台会选择参加,而有7.6%的人选择了校内创业实行的可能性不大,只有13.6%选择了没有想过。如果一个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行为仅只是作为个人选择的话,那么高达86.4%的在校大学生考虑选择创业就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了。

(二)创业方向

由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实体店创业的经营类型、需要店面的面积以及店面的租金接受范围,在经营过程中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进货渠道,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我校大学生对实体店经营的想法。通过分析,可以看选择考虑到了市场需求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这些都可以表明他们的选择是比较谨慎。

(三)对校内实体店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1、创业指导方面

⑴是否希望我校开设创业指导的课程选择肯定的有84.8%,而选择否定的只有15.2%。

⑵开设哪种形式的相关指导课程47.7%的人想请成功人士讲授经验,有26.5%的人选择请专业老师指导,定期开设相关的讲座有18.2%。

2、培养能力方面

希望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78%的人选择了亲生实践能力,78%选择了与人沟通能力,66.7%的人选择营销策划能力,65.25的人选择了创造性思维能力,57.6%的人学习分析能力,52.3%的人选择推销能力。

从问卷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还是较认同校内创业认知。这与现在大学教育逐渐和社会挂钩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百态变幻莫测,与时俱进是大学生应有的素质。面对当今社会给我们大学生的压力,“创业”是一个重要出路,无论是与人合伙或独立门户,都体现了大学生们对拥有自己一番事业的渴望,对创业充满期待,对展现自我风采怀有很大热情。这一现象也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身上的折射,可以说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反应,值得发展。问卷中的许多问题不仅涉及对创业的看法,我校大学生所具备的资源不足,对外界依赖大以上两点原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值得肯定的,当然除了这些,也还有不足的地方。首先表现再大学生校内创业所具备的资源不足,对外界依赖大。在所需的创业指导上,大部分的同学还是选择需要学校在相关课程上提供帮助,同时也提出了所需课程的要求即需要专业老师和成功人士的帮助;在培养能力上,大部分同学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等还是较为缺乏的;在实体店创业意向上,对成本的开销关注度很高,对渠道的支持很是关心。

这些说明了,大学生在校内创业的宏观层面虽然有着高度的认同,但在微观层面还是略显不足,即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效资源过少,且利用余地窄,同时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到外界的帮助,这是发展校内创业很大的阻碍与瓶颈。我校大学生在校内创业的问题上,渴求外界帮助对外界的依赖就反应在渴求外界帮助上,这就是第二点的不足之处。大学生能够很好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在他们对校内创业的高认知与理性分析校内创业上已有很好的体现,但光有认知是不够的,这一点大学生自己也清楚明白,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参与实践就不仅要发扬自身的优势,更要有办法来弥补不足,因而,广大同学认同的这个好办法就是外界的帮助。

另外,学校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街。纵观其他高校的文化街,繁华的背后多少有点商业因素的泛滥。文化街不仅要成为大学生娱乐休闲的场所,而且也应该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加油站。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创业不能局限在食品、服饰等零售方面,而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优势,结合创意,开发新概念和新形式的产品。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向创业园的负责人提交需求方案,再由创业园里的成员研讨和开发,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有想法的学生创造一个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提高自我,从而更

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对校内实体店创业充满了激情,他们期望从创业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创业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还是比较明智和谨慎的。对实体店创业的意向问题中我们看到,大学生们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和市场的现状,懂得理性的分析自己的现有承受能力,能够客观的进行选择。但是还有部分的大学生虽然对校内创业的充满了期待,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辅导和信息等不同的情况。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作为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各学科应根据其特点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同时加大创业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当创办自己事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要始终立足于岗位创业,当前我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为组要内容。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具备的资源不足,对外界依赖大,他们渴望外界的帮助。我校大学生存在的组要问题有创业急需资金的凑集、合作伙伴的寻找;丰富的人脉关系等方面。校方和相关的协会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在资金方面,如:设立“校内创业资金会”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在资金偿还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政策,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偿还;在店面租金方面要考虑学生实际经济状况,尽量不要以盈利为目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帮助学生做市场调查,提供学生小成本的可行性方案。在进货渠道上,校方可以也可以作为一个供货商,为学生直接解决货源问题;校方可以帮助有创业倾向的学生在学校相关网站上发布求购信息,并且帮助学生把关;校方要通过一些渠道及时让学生了解市场最新动态等有效的措施。

《调研报告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